当泰国F-16战机掠过柬泰边境,柬埔寨的军事基地在空袭中化为浓烟,数十万柬埔寨人逃离故土流离失所,这个GDP仅为泰国1/10的小国在冲突中节节败。
然而,奇怪的是,对于柬埔寨被泰国蹂躏的事实,国内互联网上的反应却异常沉默,以往此类事件中同情弱者的声音首次没有出现,一切似乎都说明了一件事:柬埔寨被善良的国人集体“抛弃”了。
这种“沉默的抛弃”背后,藏着一场由现实伤害、政治失信和历史伤痕共同酿成的信任崩塌,一切都不是没有理由的,柬埔寨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一、电诈之痛:切碎民众同情的利刃
柬埔寨最刺痛国人的伤疤,莫过于其失控的犯罪产业,无数中国家庭因此破碎。西哈努克港早已被联合国报告认证为东南亚电诈中心,约10万人在此被迫参与诈骗,年涉案金额高达125亿美元——相当于柬埔寨GDP的一半。
更令人心寒的是官方态度:当中国警方破获涉案1.4亿元的浙江金华跨境电诈案时,犯罪集团的7个窝点全设在柬埔寨,而当地警方被曝出参与分成。
社交平台上,“柬埔寨”几乎成了“失踪”的代名词——2022年前7个月,仅台湾地区就有4000多名女性在柬下落不明,平均每天近20人。当广西、云南的家长看到“高薪招聘柬埔寨赌场保安”的广告时,恐惧远大于对邻国的关切。
这种切肤之痛,让“同情柬埔寨”的声音变得苍白无力。
二、政治失信:洪森家族的“外交翻车”
洪森政权的反复无常,进一步透支了中国的舆论信任。2025年6月,洪森竟通过直播泄露泰国总理佩通坦的私人通话录音,导致对方被停职——这种“麦克风外交”不仅激化冲突,更暴露其对邻国内政的深度干涉。
更讽刺的是,这已不是他第一次背叛盟友:2009年他信流亡时,洪森高调任命其为经济顾问,2025年又用录音将他信家族推入深渊。
国内政治的“民主表演”,同样令人侧目。2023年大选中,洪森解散反对党,让人民党包揽议会125席中的120席。当泰国展示被炮击的村庄、哭泣的平民时,国内网民想起的却是柬埔寨的强人政治和选举闹剧——强权者的悲情叙事,天然缺乏感染力。
三、历史伤痕:红色高棉的幽灵未散
当代柬埔寨的困境,总与历史阴影重叠。1975-1979年红色高棉时期,全国五分之一人口(约150万) 非正常死亡。这段“人间炼狱”的记忆通过金边的监狱博物馆传播——展柜里摆着刑具,墙上挂着骨瘦如柴的孩童照片,提醒世界这里曾是系统性屠杀之地。
而现实的治理乏力更强化了负面认知,尽管金边高楼林立,但街角仍藏着游客不敢独行的恐惧。国际NGO报告揭露,柬埔寨每周仍新增绑架案,电诈园区如同“现代集中营”。当网民看到洪森向法国索要1907年殖民地图主张主权时,戏谑远多于支持——历史伤口未愈,却用殖民遗产当救命稻草?
四、温差关系:“铁杆朋友”难暖民间寒意
中柬官方高调宣传“铁杆友谊”,中国连续多年是柬最大外资来源国和贸易伙伴,十年间双边贸易额增长近4倍。但这种“官方热”遭遇了“民间冷”:对普通中国人而言,柬埔寨更多意味着赌场、电诈和失踪亲人。
尤其当柬埔寨在南海问题上支持中国时,西方舆论渲染其“被中国收买”,反而让国内民众产生警惕——这种合作是否纯粹?洪森政权是否在利用中国?当情感账户被犯罪和政治投机持续透支,官方宣传的“友谊”在民间沦为空壳标签。
五、信息战溃败:失语者的舆论困局
冲突中的柬埔寨,几乎丧失了叙事能力。泰国军方精心设计信息战:发布浓烟滚滚的空袭照片,塑造“精准打击”英雄形象,却刻意省略地理坐标和时间水印。而柬埔寨的反驳声明晦涩冗长,连证明地雷是“战争遗留”的证据都未有效传播。
更致命的是,国际舆论场天然倾向弱者“悲情”而非弱者“蛮横”。泰国媒体铺天盖地展示平民伤亡时,柬埔寨却因电诈、干涉内政等“三宗罪”被默认为“麻烦制造者”。当泰国向26国发函指控柬埔寨,竟获“全面支持”——这种外交孤立直接转化为国内网民眼中的道德劣势。
被抛弃的真相:信任破产与情感逻辑
柬埔寨的舆论困境,本质是国家形象的多重塌方:
1、经济依存(泰国)与道德负债(电诈)的撕裂,使其弱者身份失去正当性;
2、强人政治透支外交信用,洪森40年统治下的权谋操作,消解了邻国本该有的共情;
3、犯罪产业链成为国家标签,切断了民间同情的心理基础。
国内互联网的沉默,恰是对“受害者叙事”的理性审视——当金边的电诈园区仍在运转,洪森家族仍在直播中玩弄权谋,那些边境炮火便不再是单纯的侵略与反抗,而是一场双方都需负责的悲剧。
没有清白的冲突,只有被历史与欲望共同点燃的战火。
柬埔寨若想重获舆论支持,需要的不是表演性的“打击电诈秀”,而是切断犯罪链、重建政治伦理的刮骨之举。否则,再多的战机轰鸣,也掩盖不了一个国家在道义战场上的彻底沉默。
聚富配资-场内配资平台-配资实盘开户-正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