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扎客舆情监测数据,2025年6月1日0时-6月30日24时,全网物业行业相关舆情发文总量达210.24万,互动声量(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阅读数/浏览热度)共计11.11亿,超过8100家媒体介入报道物业行业相关信息。其中,敏感舆情声量85.2万,占比40.53%;中性及非敏感舆情声量125.04万,占比59.47%。
扎客舆情经过综合计算单一事件发文总数、覆盖媒体、互动量、24小时增量、多媒体发文量、热搜次数、大V参与数等指标,对6月热点事件根据ZACH舆情指数高低进行排名,6月热点舆情事件热度最终排名如下:
展开剩余90%(一)热点舆情指数排名TOP10
(二)6月上市物企敏感舆情声量TOP10
上市物企典型舆情事件:
TOP1 碧桂园服务:小区一住户3年来不断扩建
·舆情概要: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小区违建治理咋这么难》,反映山东淄博市碧桂园一期有业主投诉,小区一住户3年来不断扩建,修了近10米长、3米高的实体墙,建成一、二、三层。多名业主从其建设初期就举报,相关部门2024年也出具了“违法建设认定意见”,但该业主不但不停工,反而加紧建设。
·涉及类别:政策法规、服务态度及效率
·关键点:违建治理涉及多部门处置难度大,物业公司违建问题处理不及时易引发业主不满情绪及居民间矛盾加深。
TOP2 龙湖智创生活:10月龄女婴头部遭天降坠物砸伤
·舆情概要:6月25日上午,四川自贡卧龙湖小区一期2号楼前发生惊险一幕:一位老人怀抱10个月大的孙女途经单元楼旁绿化带时,一不明物体从天而降,砸到女婴头部,致其受伤。经送医检查治疗,女婴暂无大碍,目前仍在医院接受观察治疗。
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接到消息后,公司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到现场并报警,同时也配合警方调查;平日里,物业都有开展“禁止高空抛物”的宣传。针对家属提出的“监控画面被遮挡”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这两天会进行排查处理。
·涉及类别:安全管理
·关键点:女婴受伤凸显物业对高空坠物监管失职,引发对物业安全巡查责任的声讨。
TOP3 长城物业:河南女子装修新房院子挖出人骨
·舆情概要:2024年,河南省长垣市的孙女士购买了长城德邻城三期一楼带院住宅。同年12月,孙女士在院子里挖掘出一根疑似人体大腿骨,孙女士进行了报警。当地住建部门曾组织孙女士与开发商、物业进行协调,但未达成一致。
事后,孙女士多次联系物业及开发商协商解决方案,但对方以“房屋已交付” 为由拒绝退房、换房。6月30日,潇湘晨报记者从长城德邻城三期的物业长垣市祥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处了解到,目前各方正在协商解决方案。
·涉及类别:服务态度及效率
·关键点:事件中开发商与物业各执一词相互推诿,且未正面回应建筑施工土地问题引发舆论质疑。
TOP4 中海物业:电梯从30楼急坠!这一栋业主不敢坐电梯了
·舆情概要:6月23日,杭州中海寰宇天下小区居民邵女士反映,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一直出现故障,大概5月份到现在一个半月,已经出了六七次故障了。像有邻居在里面被困住,也有急速下降的情况,有老人和小孩被困到了。物业一直是说在和品牌方的技术人员在维修,就一直在进行维修,但是修的情况不是很理想。
·涉及类别:设施设备、安全管理
·关键点:电梯安全问题易引发居民恐慌,物业公司维保工作不力、忽视老旧设施隐患成共性问题威胁公共安全。
TOP5 保利物业:居民反映朝阳区保利锦上小区频繁断电
·舆情概要:6月30日,朝阳区王四营地区保利锦上一期业主杜先生向北京交通广播反映小区去年交房至今一直在使用临时电,夏天大功率电器使用多,6月份断电状况频发,甚至还出现了居民被困电梯的情况。
王四营地区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小区开发商及物业等相关单位已采取扩容、加强巡视等措施,确保临电使用平稳,保障居民用电安全。
·涉及类别:设施设备
·关键点:入住新小区水电路网本应是最基础的生活配套,物业与开发商未及时做好措施保障居民用电影响业主正常生活。
(三)业主投诉问题分布
据扎客舆情数据中心梳理,2025年6月,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物业相关业主投诉共5340条,较5月增加469条,环比上升9.63%,主要集中于服务态度及效率、收费管理、政策法规、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问题,部分投诉涉及多个问题类型。与5月份相比,政策法规、环境管理等问题增长幅度较大,具体情况如下:
二、6月物业行业舆情研判分析一是安全管理存在疏漏,设施维护与风险预警机制明显不足
6月,安全管理类热点事件集中爆发,暴露出物业在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中的突出问题。“外卖员遭‘关门杀’,物业被判赔21万”、“电梯从30楼急坠”、“5天停了4次电,电梯里关了3次人”及“湖南小区车库被淹致3人遇难”等安全事故,直接反映出物业在设施运维、防洪措施等方面存在明显漏洞。
门禁和电梯因设备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引发事故和业主恐慌,湖南小区车库被淹事件则因应急响应不足造成重大事故,均凸显物业在安全管理上的被动与失职。
二是安全事件责任认定存争议,物业管理盲区凸显。
安全事件中的责任划分争议,进一步暴露物业履职漏洞。“小孩被天降乌龟砸死,饲主判赔128万”事件中,虽物业无直接责任,但折射出其对业主养宠规范、高空安全隐患的监管缺位;“外卖员遇‘关门杀’”事件则直指物业对设备缺陷的排查不力。
此外,“河南女子装修挖出人骨”反映开发商遗留问题未被物业及时衔接处理,“重庆男子尾随女孩”暴露安保巡查频次不足,这些都成为舆情发酵的导火索。
三是物业费收缴矛盾激化,行业陷入低价与服务劣质化负循环
头部物企撤场潮成为6月物业行业的标志性事件,据《每日经济新闻》不完全梳理和统计,近期已有包括龙湖物业、金科服务、中海物业等在内的超10家物业企业发布主动撤场公告。
6月25日,中海物业因鄂州小区欠缴物业费59.59万元选择撤场,这一案例集中反映了行业深层矛盾:业主付费意愿与物业运营成本严重失衡,背后是物业费调整机制僵化、业主与物业沟通不畅、信任基础薄弱等多重问题,最终可能导致服务缩水、缴费更难的恶性循环。
四是物业费及公共收益管理失范,透明化与分配机制存难题
物业费与公共收益管理的规范性问题愈发突出。武汉绿地汉口中心小区给业主发放公共收益,这一个例恰好反衬出行业内公共收益被挪用、公示不及时等普遍乱象。
同时,部分城市物业费下调引发全国性讨论,反映出公众对“物业费定价是否匹配服务成本”的质疑。这些现象共同暴露了行业在费用管理透明化、公共收益分配公平性及定价合理性上的系统性不足。
五是业主信息管理与隐私保护缺位,信息安全履职严重不足
物业对业主信息的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6月曝光的甘肃庆阳某小区门禁数据被非法售卖事件,直接揭开部分物业在信息管理上的“裸奔”状态:信息采集随意、存储环节无防护、使用过程缺监管,既未建立信息安全防护机制,也未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不仅违反法律规定,更背弃了对业主隐私的基本保护义务,信息安全责任完全“悬空”。
六是小区公共秩序维护与邻里纠纷调解职能缺位,管理效能不足
部分物业在公共秩序维护和纠纷调解上“不作为”。“多次持刀砍邻居门女子被送精神鉴定”事件中,物业对持续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介入滞后,未能在早期制止冲突升级;“小孩被天降乌龟砸死”、“10月龄女婴头部遭天降坠物砸伤”等事件则显示,物业对多因素可能引发的高空抛物等风险,未及时排查和干预,反映出日常管理中风险预判与处置能力的双重欠缺。
三、6月物业行业舆情应对建议(一)物业企业层面
1、构建全链条安全管控体系,强化风险前置化解
定期对电梯、消防设施、排水系统等做专业检测,安装电梯防夹传感器、电动车充电桩报警器等智能设备,同步加强对门禁系统等涉及业主出入信息设备的安全维护。
针对高空抛物、养宠规范、安保巡查等管理盲区,制定专项排查机制,如每日巡查公共区域隐患、建立养宠登记与行为规范公示制度。
制定应急方案,每季度联合社区、消防演练,明确响应流程与责任人,从设施运维到风险预判全链条降低安全事故及舆情风险。
2、建立分级沟通与纠纷调解机制,修复业主信任
搭建从楼栋管家到物业经理,再到业委会的三级对接平台,将养宠管理、高空安全、安保巡查等易引发争议的事项纳入常态化沟通范畴。
引入第三方调解物业费、公共收益分配等纠纷,针对开发商遗留问题(如场地历史遗留隐患),主动对接相关方并向业主公示处理进展。
旧物业撤场或交接时,提前公示交接方案,配合业委会做好资料移交,主动对接新物业,避免管理真空,通过规范化沟通减少冲突风险。
3、推行“阳光财务”与动态调价机制,破解费用管理困局
单独设立公共收益账户,每月公示电梯广告、车位租金等收支,每年由第三方审计并公开,杜绝挪用、公示滞后等问题。联合业委会核算服务成本,结合服务等级制定分级收费方案,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解决“定价与服务成本不匹配”的质疑。通过社区团购等增值服务补充营收,形成服务升级、业主认可、收缴率提升的正向循环,打破低价与服务劣质化的负循环。
4、加强业主信息安全管理,筑牢隐私保护防线
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建立业主信息安全防护机制:规范信息采集流程,明确采集范围与必要性;强化存储环节防护,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加强使用监管,严禁违规泄露或售卖信息。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与检查,堵塞管理漏洞,杜绝信息“裸奔”状态,切实履行隐私保护义务。
(二)业主层面
1、践行理性维权与契约精神,避免纠纷升级
针对服务问题,收集卫生、设施等问题的照片视频证据,提交物业或业委会。通过12345热线、住建部门投诉或诉讼维权,避免以拒缴物业费进行对抗。明确“服务瑕疵”与“拒缴”的法律边界,不实施过激行为,减少舆情扩大,缓解物业费收缴矛盾。
2、强化业委会规范运作,提升共治参与度
参与业主大会,选举有财务、法律背景的业委会成员,助力监督物业费调整、公共收益分配等事项。根据业主共同议事规则与流程,公开工作进展,物业费调整等重大事项,按《民法典》和《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双过半”原则进行表决。监督物业履职,重点跟踪公共收益使用、信息安全管理等情况,形成良性互动,弥补行业监管盲区。
3、主动参与邻里共建,助力公共秩序维护
参加社区活动增进邻里了解,针对养宠、噪音等纠纷优先协商,无果则请物业或业委会调解。遵守管理规约,主动劝阻高空抛物、违规装修等行为,协助物业排查公共区域风险,减少因秩序混乱引发的舆情事件,共同提升小区管理效能。
结语:
6月舆情数据表明,破解行业困局需物业与业主相向而行:物业要筑牢安全防线、畅通沟通渠道、规范财务运作;业主应秉持理性维权、积极参与共治、增进邻里包容。业主与物业公司本为利益共同体,唯有在法律框架下压实责任、完善协同,才能打破矛盾循环,构建服务规范、管理透明、关系和谐的社区生态。
发布于:湖北省聚富配资-场内配资平台-配资实盘开户-正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